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校园 | 济困 | 艺术 | 文化 | 法制 | 体育 | 奥运 | 星座 | 招聘 | 动漫 | 游戏 | IT | 手机
大师云集北京圆明园学院 国学大师季羡林亲临课堂
06级中欧EMBA北京班招生 人大商务外交研究生进修
99个精品项目月赚80万! 人大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
名人首页 我看名人 名人掠影 名人访谈 成名之路 名人传记 名人时尚 名人漫画 活动专题 世界名人录
【滚动新闻】·易中天不要像余秋雨一般讨人嫌  ·香港资深艺人关海山逝世  ·周慧敏乌黑亮丽秀发 散发自信女人魅力  ·舒马赫宣布赛季后告别F1  ·杨振宁:三大幸运一大遗憾  
  网信首页 > 名人 > 名人掠影
清史专家阎崇年:我像农民种地
www.wx216.com 2006-09-15   来源:人民网   作者:
收藏此页】 【 】 【打印

点击看大图


    有人说,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是个“造星”的大舞台,谁上谁红。刘心武、易中天……“明星学者”的行列中还有著名清史专家、北京满学会会长阎崇年。

  继2004年开讲《清十二帝疑案》、出版《正说清朝十二帝》之后,阎崇年近日又再说明清史,开讲《明亡清兴六十年》。前天,阎崇年在新浪网与网民“面对面”交流。

  电视剧戏说别当真

  现在荧屏上清朝历史剧、电视剧特别多。为什么?阎崇年认为,春秋战国离现在太远了,大家没兴趣。太近了,民国的事给戏说行吗?肯定不行。清朝离现在不远不近,材料还比较多,也可以编,所以清朝的电视剧、历史剧比较多。

  作为历史学家,阎崇年对当下盛行的“戏说风”比较宽容。他认为,演戏嘛,人物可以塑造,情节可以编造,如果像实录那样一板一眼地,就没人看了。戏剧、电影本身是个艺术形式。历史不是,历史就是历史,是两个不同的内容。历史就不能戏说,历史要求尽可能地原原本本地来叙述,就只能正说。我觉得,戏说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存在的理由。特别是“文革”刚结束的时候,那时上演香港电影《三笑》,我一看,戏还可以那么演。而现在戏说多了,大家看了以后就问,历史上有这事吗?康熙有没有微服私访过?没有,我看过康熙的起居档案。现在作为戏来看就可以了,别当历史来看,别当真。

  每人都有自己风格

  同样从《百家讲坛》走红的易中天教授,讲史风格是大量融入现代词汇,通俗易懂。对此阎崇年不作评说,他觉得,每个人可以有自己的风格。他认为,自己有多年形成的治学语言习惯。搞历史需要第一手材料,不是第二手材料。天天看的都是第一手材料,全是文言文,这样写文章就有了一个习惯,你引入的文章是文言文,底下写白话文就是两码事了。所以,基本上要保持文气相通,久而久之写文章就成为一种风格:跟史录一脉相承,说话也形成这种思维方式。比如我说“清太祖起兵之前,女真各部……”可以有几种表述方式。可以这样说“他们之间矛盾很多,今天我打你,明天你掐我……”但是书里说,“各部纷争,战乱不已,强凌弱,众暴寡”,语言很精炼,大家也觉得有意思,我就尽量用这种半书面语言,半口语来讲。这样文字上也简练一些,节省大家的时间。

  像农民种地一样

  阎崇年追求的是一种安静的生活,但《百家讲坛》把他推到公众面前。原本宁静的生活被打破了,他得习惯在“聚光灯”下生活。说及时下的生活状态,阎崇年说,第一,我很高兴。因为有机会跟广大观众和读者接触,电话、信件、网络,通过不同的渠道进行沟通,我的视野、心境更宽了,更开阔了。特别是我学的知识能跟大家沟通,得到大家的了解,也得到很多赞扬,我觉得很高兴。另一方面,我像农民种地一样,收获完了以后就不能停了。我把小麦收获完了就吃,不行,还得赶紧再耕耘、播种,再收获,一茬一茬来。《正说清朝十二帝》也好,《明亡清兴六十年》也好,算两次收获,春天收获小麦,秋天收获水稻。

  我下一步就是赶紧再耕耘,争取再有新的小麦、新的水稻来供大家享受。

关闭本页
  【 相关链接 】
  全部评论
  昵称:
  热门评论Top5 >> 更多
操作失败,页面未生成!
网 信 搜 索
查询条件:
查询内容:
点击看大图
网信教育助您成功
点击看大图
关爱贫困学生
名人传记
·与李敖百日婚姻 胡因梦也有话说
·杨恭如剪短发伤心欲绝 坚称单身
·姜文得子后首度公开露面 心情大
·看上去很慈祥 孔子标准像向全球
·南开历任校长之张伯苓
·鲁迅逝世70年祭:他在流言伤害
·张居正:中国唯一顺风顺水的改革
·孟广美“误读内地文化”
·甄子丹博客话受伤 任贤齐运动爱
·杨亚洲:“大多数”是我的主角
成功之道
   招商广告
办公选HP多功能一体机
海文学校帮助你考研成功
教育无忧--人才教育门户
金世纪金典课程成就世纪
沪新亚药业邗江有限公司
最权威发育培训中心凯育
迅捷舞蹈!旋转精彩人生
新科海成就高薪IT者梦
人大网络教育学院招生中
浙江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
欧美明星们迷恋靓肤法宝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信介绍  -   网信招聘  -  保护隐私  -  友情链接  -  产品答疑  -  客户投诉
文网文[2006]029号      京ICP证050326  
Copyright © 2004 网信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14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05032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50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