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宝瑞,著名文学家、著名新闻记者,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纪实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金蔷薇文化沙龙主席。中国“文革”手抄本文学代表作家之一,代表作《一只绣花鞋》《梅花党》《落花梦》《叶飞三下江南》《绿色尸体》等。根据他的“文革”手抄本《一只绣花鞋》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梅花档案》全国收视率名列前茅,并获电视剧风云奖。
“凄厉半生苦语迟,沧桑笑对榜揭时。绣花鞋落无人觅,落梦花飞有谁知?醉鬼原来佯自醉,痴侠依旧青衫痴。书魂孽海飘无定,望断云居有泪湿。”
这首自鉴诗是我对自己前半生的小结,其中贯穿了我的五部著作,即《一只绣花鞋》《落花梦》《醉鬼张三》《孽海侠魂》《云居寺》。
北京东城喜鹊胡同10号大院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我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那里度过的。1952年8月23日,我出生在北京,1956年一家人移住东城喜鹊胡同10号大院,共住了19年,1975年搬到朝阳区小庄居住。
除去冬天天气冷之外,其他几个季节里,我几乎每天都坐在门前母亲种的葡萄架下面读书或写小说。当夜幕降临时,飘来淡淡的白丁香花的清香,夹杂着枣林的气韵,灰色的旧屋顶笼罩在黛色之中,偶尔传来灰喜鹊的叫声。
我从4岁起就对读书特别感兴趣。母亲买来了大批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连环画,我每天看,有的翻了好几遍,最早买的一些连环画后来都看烂了。当时觉得好玩,后来才渐渐觉得它培养了我的文学爱好。看连环画还让我和哥哥小小年纪就有了经济意识:我们在东单到王府井之间或是在电影院的门口儿摆上一个小书摊,在那儿卖小人书或是交换小人书,卖书得来的钱再去买小人书。
表哥姜立忠比我大一岁,他有一个同学,是作家阿英的后代,家里藏书特别多,他经常借书给表哥,我又从表哥那里借来看。因此在“文革”初期,我就已经阅读了大量古今中外的名著,像《复活》《红与黑》《贵族之家》《巴黎圣母院》等。当时看了一本书叫做《成功之路》,书里有两段话我刻骨铭心。一段是“不要为了摘取远处的红玫瑰,而踏碎脚底的白菊花”。这句话很深刻,里面有两层意思:一是从处世哲学来讲,不要好高骛远、想入非非,不要盯着海市蜃楼,而应当从小事做起;二是从情感角度来讲,不要为了风度翩翩的女子而忽略自己的妻子。第二段话是“坚忍是成功的钥匙”,它使我变得大度、容人。
1969年3月1日,我被学校分配到北京铁合金厂工作。工作之余,我常坐在炉前读书,风卷炉灰,几乎成了“雪人”,确实有一种“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意境。1970年起,我开始给工友们讲各种故事,现编现讲。1971年至1973年,创作了50万字的长篇小说《落花梦》,笔随性情,恣意而为,勾勒出一个光怪陆离的天国世界,众多历史名人、文化名人甚至文学人物都能在此书中找到一席之地,这和我阅读过大量书籍有千思万缕的联系。1978年,我以初一的文化基础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现在图书市场如此之大,又有网络等多媒体盛行,给阅读提供了很好的条件。但是鱼龙混杂,因此我劝读者多读名著原著。我推荐两本书,一本是著名作家李国文的散文集《唐朝天空》,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作者对人生世事有很高的悟性,对中国文人分析得淋漓尽致。另一部是《红楼梦》,百看不厌,起码要读三遍以上,这是一部政治书、社会书、人生书,透过世态炎凉,你会学到东西。
2006年8月9日
写于北京秋凉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