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教育 | 校园 | 济困 | 艺术 | 文化 | 法制 | 体育 | 奥运 | 星座 | 招聘 | 动漫 | 游戏 | IT | 手机
大师云集北京圆明园学院 国学大师季羡林亲临课堂
06级中欧EMBA北京班招生 人大商务外交研究生进修
99个精品项目月赚80万! 人大技术经济与管理硕士
名人首页 我看名人 名人掠影 名人访谈 成名之路 名人传记 名人时尚 名人漫画 活动专题 世界名人录
【滚动新闻】·未来学家托夫勒:控制信息交流会越来越困难  ·何兹全:士不可不弘毅  ·专访国际空间站首位华裔站长焦立中(图)  ·李金华:将着力关注新农村建设资金  ·作家马丽华眼中的西藏文化变迁  
  网信首页 > 名人 > 名人访谈
涂俊明:新农村建设中应重视乡村文化遗产保护
www.wx216.com 2006-08-11   来源:新华网   作者:涂俊明
收藏此页】 【 】 【打印

涂俊明(江苏溧阳市埭头镇政府)

    随着经济发达地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地方政府已经启动乡村新型建设方案,不少偏远的自然小村庄开始向集镇或大村落拆迁。转眼之间,那些曾经拥有悠久历史的自然村落就要隐退人世,成为永远。

    然而,中国是具有悠久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的璀璨文化结晶正是由千千万万个乡村自然民居孕育与缔造成就的。广大的乡村原野正是我国古代文明与现代科学文明的启蒙发祥之地。如今,由于时代发展的需要,让这文明发祥的故土作点牺牲,在自己古老文明之躯上建设现代文明,冥冥之中该是快乐而愉悦的。但是,我们在动迁之中,切莫忽视老祖宗给留下的遗产,这就是乡村文化遗产。新农村建设中应该高度重视乡村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工作。

    乡村文化遗产主要存有地表与地下两个场所;遗存形式主要有物质形态与非物质形态。我们在乡村拆迁的全过程里应该关注对这些文化遗产的充分而安全的保护,万万不可只图短期效应,毁灭了千年文化遗产。例如:自然村名的保留,不能从地名记载中简单抹去;一些远古村名的石刻碑记,应该尽善尽美地保存;那些在当地具有历史考察意义的故事、古村、古树、古道、古桥、古亭、古建筑等等更是迁徙不得,这些遗迹一旦损毁,再想恢复几无可能。

    对于这些乡村文化遗存物质,我们只有保护的重任,丝毫没有毁坏的权力。应该率先做好摄录现状、固定地址、维持原貌等工作。而绝对不能只图拆迁进度,营造新蓝图,而毁掉千年之宝。对于一些具有重大考古文献价值的乡村自然村落,不仅不能盲目拆迁破坏,还必须申报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及时给予抢救性保护,采取"迁人走户不动物"的抢救性保护措施。相关文化文物部门应该主动参与到乡村拆迁的工作中,关注与保护乡村文化遗存,有些具有一定历史考察意义的民居、民风、民物动迁后要及时集中保存,立即采取相应的记载与保护措施,防止文物流失与损坏。

    乡村文化遗产是地方文化积淀极其重要组成的部分,也是我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系列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地方政府则更应该把乡村文化遗产保护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参照国际社会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国家的做法,保护乡村自然村落遗存,做活利用自然民居,营造文明旅游文化的氛围,把文物保护部门纳入当前新农村建设的职能单位,并且明确职责,落实好相应的政策,确确实实做好乡村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古人云:"存物必有后用"。我们相信:留得乡村文化遗产,必有后用,必有大用!

关闭本页
  【 相关链接 】
  全部评论
  昵称:
  热门评论Top5 >> 更多
大学生犯罪 就业压力并非主要因素(评14条)
《桃花朵朵开》--阿牛(评11条)
刘耕宏最新专辑《彩虹天堂》(评10条)
杨再春(评7条)
鲁迅真的过分刻薄么?(评7条)
全国牙防组织认证资格遭质疑(评6条)
网 信 搜 索
查询条件:
查询内容:
点击看大图
网信教育助您成功
点击看大图
关爱贫困学生
名人传记
·大江健三郎忧虑未来
·李政道:美国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成
·老舍先生的时间观念
·品品易中天的“品三国”
·叶倾城:是惊喜还是惊恐
·《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演员感
·影坛喜剧之王周星驰不只是个演员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马赫福兹病逝
·王选:当代毕升 方正之士
·黄启均:华帝国际战略豪赌奥运牌
成功之道
   招商广告
北京圆明园学院本科热招
海文学校帮助你考研成功
教育无忧--人才教育门户
金世纪金典课程成就世纪
沪新亚药业邗江有限公司
最权威发育培训中心凯育
迅捷舞蹈!旋转精彩人生
新科海成就高薪IT者梦
人大网络教育学院招生中
浙江长生堂药业有限公司
欧美明星们迷恋靓肤法宝
 
广告服务  -  联系方式  -   网信介绍  -   网信招聘  -  保护隐私  -  友情链接  -  产品答疑  -  客户投诉
文网文[2006]029号      京ICP证050326  
Copyright © 2004 网信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60014号 电子公告服务许可证050326号 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0503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