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抗援 王利(中共湘潭市纪委调研法规室)
2006年,是换届之年。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都要进行。党委换届是党内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关乎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与执政能力建设。确保党委换届的顺利进行,应着力优化四种环境。
1、优化换届思想环境。要充分运用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有力武器,在换届中加强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教育,帮助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和价值观,增强大局意识、党员意识、纪律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正确看待进退去留、升迁变动、权力更迭。党组织要对党员干部换届中思想状况的动态加强跟踪和考察,对换届中党员干部的思想表现应记录在案。
2、优化换届组织环境。做到客观公正选人用人,用好的作风选作风好的人。要完善干部评估机制,完善绩效评估考核体系。对干部要从政治理论水平、道德素质、能力才干、工作实绩、群众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核评估,逐步推行拟提任领导干部的政绩公示制度,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完善责任追究机制。要按阶段明确干部任免的推荐责任、考察责任、决策责任等,制定明确的责任追究规定,使责任追究的主体及内容明确到人,真正做到责任到人,追究有据。对用人失察、用人失误的要严格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对涉及违法犯罪的要进行严肃查处,追究其法律责任。
3、优化换届纪律环境。出台纪律要突出前瞻性,换届纪律必须出台于换届前,做到早提醒、早警示,真正起到设置高压线的作用。对换届中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选举纪律、财经纪律、保密纪律等都要做出明确规定,不留死角。对换届中可能出现的违纪违规问题,都应明确行为特点、界定性质、处理办法等,切实增强纪律规定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加强对换届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坚持违纪必查,违规必究。
4、优化换届监督环境。要拓宽监督主体,加强由组织部门牵头,组成由执法、纪检、审计、信访监督等部门相互配合的专门监督,与此同时,充分发挥人大监督、群众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积极作用,整合监督力量,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要完善监督制度,全面推行干部换届时下位--审计--安排的模式,建立健全换届组织纪检部门联合考察制度、换届监督特约信息员制度、换届联席会议制度等,以制度保证监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