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近日,人民网文化频道与中国青年杂志社共同开展的“影响中国青年100句人生名言”征集活动正式启动,得到网友的热情参与。人民网文化频道特邀此次活动的两位评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副院长李家华、《中国青年》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彭明榜做客文化论坛,谈“人生名言与青年成长”。

《中国青年》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彭明榜做客文化论坛。
谈名言:“从老人过河修桥”的故事说起
【主持人】李教授,您认为人生名言与当代青年成长有怎样的关系?
【李家华】人生名言与当代青年成长的关系,我想就是一个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继承与体验、创造的关系。
在讲这个关系的时候,我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在一个夜色中,有人看到一个老人,他匆匆忙忙地赶路,在前面有一条河,这条河挡住了去路,老人把鞋脱了以后,趟过了这条河,过去以后,老人就不走了,结果老人停在那个地方开始修桥,有人路过那个地方,就很奇怪地问到,“老人家你现在在这修桥干什么,你年纪这么大了,可能也许没等你把这个桥修好,你人已经不在了。你为什么修这个桥?”老人就说,“我今天在来的时候,看见我后面有个年轻人,远远地要走过来,这个年轻人并不了解这条河的情况,他可能会掉到河里淹死,我给他修一座桥,不是为了我自己,是留给年轻人的。”
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在我们的人生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需要从有经验的人的身上,学到一些生活的知识和常识,避免我们走弯路。尤其是青年人,是人生很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我们“三观”(即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一个时期,有时候,一个人很难靠自己做出一个正确的选择,如果我们能够听从一些成年人或者老师的建议、忠告,就会使我们作出更明智的选择。实际上,人生名言就是给我们青年提供了一种建议和忠告,帮助我们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确立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人生名言与当代青年成长的第二个关系,主要是继承与体验、创造的关系。我们都知道人生名言有这么几个特征:
第一,它具有真实性。人生名言的来源都是作者自己本身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只有有过一种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和深刻感悟,才可能留下人生的名言。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名言具有真实性的特征。这种真实的体验对年轻人是一种最好的“营养”,所以我们应该吸收它。
第二,它具有经典性。构成人生名言的东西一定是经过了对体验感悟的升华。用最精辟的语言、最精炼的表达方式,把自己最深刻的思想感受表达出来,所以我认为它具有经典性。
第三,它具有持久性。这个持久性表现在首先人生名言一定会具有一个普适性的特征,它能够普遍的适应很多人的生活,便于流传,会唤起人们的一种共鸣或者同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的话,人生名言总是很持久存在的东西。
从人生名言的特征来讲,青年人在学习、体会这些人生名言的时候,我们本身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但是,我们在继承、体验这些人生名言的过程当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要引发青年人对自己未来发展的一种创造性的思考。人是需要点化的,我们受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被点化的过程,所以人生名言会给我们一种点化,使我们能够出现更多新的想法,能激发我们的创造性,所以我认为人生名言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影响关系,更是一个激发创造的关系,换句话说,这种创造性的激发,是我们学习人生名言的最高的价值追求。
【网友我说行就行】李教授,请问您人生中有没有哪句名言是可以影响您一生的?
【李家华】这位网友问的问题很好。
我愿意和大家用心来交流。我最喜欢的一句人生名言叫“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为什么呢?因为我认为它强化的是一种人入世的人生态度。这种入世的态度实际是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指导你最高层面的东西是哲学,所以我们用哲学的东西思考我们人生的发展,要确立一种积极的人生哲学,而不要消极的人生哲学。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的是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要立足于对自己个人的一种认同,对自己的一种欣赏,对自己的一种鼓励,对自己的一种期望。只有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实现更大的价值。所以有句话叫“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决定人生”,我认为积极的人生态度就能决定一个积极的人生。
另外,我觉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最大的好处是琅琅上口,有我们中国语言韵律的美,有我们中国语言的精炼的表达,所以我特别喜欢这段人生名言。
我还想和这位网友谈另外一个问题,其实一个人最喜欢哪句人生名言,这是一个发展的问题,就是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自己体会,会选择一些不同的人生名言来激励自己。我想这位网友你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在不同人生时代,你的一些判断和选择是不一样的。比如我曾经在年龄更小的时候,在中学的时候,我更多的时候曾经喜欢“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因为那个时候,人有一种很蓬勃的朝气,很强烈的人生欲望。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会喜欢这样的话,比如“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强调了一个人的一种责任。再往下,我也会喜欢比如“人的人生就像火花,可以燃成燎原烈火,也可以闪动几下,就熄灭。”的名言。还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总之,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会对不同的人生名言产生共鸣,所以我认为对人生名言的选择和理解,也要有一个发展的观点和态度。
【主持人】请《中国青年》杂志编委会副主任彭明榜介绍此次评选活动情况。
【彭明榜】“影响中国青年100句人生名言”活动经过半年的筹备,上个星期在北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我们准备分三个步骤:
第一个步骤就是先通过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我们这个活动的评选消息,请网友和中国青年杂志的读者还有社会各界广大青年一起推荐他们的认为影响过他们的人生,或正在影响他们人生的名言,和他们最喜欢的名言。
第二,我们组成一个权威的评委会,对网友和读者推荐的名言进行最后的评选,评出“影响中国青年100句人生名言”。
第三,我们请两位书法名家:一位是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王学岭,另一位是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博士导师张金梁先生,把100句名言创造成书法作品。最后我们将这些作品制作成画册、挂图或者精美的礼品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使大家更多的了解这“影响中国青年100句人生名言”,使名言在青年一代人生成长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主持人】请此次活动评委之一的彭明榜老师来谈谈曾经影响过他的名言。
【彭明榜】我非常赞同李家华老师所说的人对名言的喜爱和名言的影响是一个发展的观点。人在不同的阶段确实会受到不同名言的影响,也正是因为在我们人生的成长经历当中,曾经受过许多人生名言的影响,所以这一次我们也策划出“影响中国青年100句人生名言”的评选这样一个活动。从我自己的人生成长经历当中感觉人生名言会对年轻人的成长有意义,因此我认为这个活动很有意义。
具体说来,在我的人生成长经历当中,比如说在年少时期我很喜欢一句名言就是“男儿须读五车书”。就是觉得一个人来到人世间,要有所成就,必须要读很多很多的书,同时那也是年少时期的一种人生志向。走上社会的之后,我曾经在农村中学教过书,在一种比较艰苦的无知环境中生存过,会有一种不如意和挫折感,但这时候就需要有能够激励自己的名言给自己精神支持,我曾经在看安徒生的《丑小鸭》的时候,记住了那篇童话的结尾,好长一段时间,我就把结尾的一段话,当成我自己的名言。那话是,“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生在鸭棚里,你最终也会长成天鹅”。我在《中国青年》杂志做那么多年编辑部主任,当我们《中国青年》杂志以人生励志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的时候,我们曾经在想,《中国青年》怎么以一句口号,或者一句名言来表达我们的特色和立场的时候。我就想到,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人生的过程是一个奋斗的过程。所以我从我自己的经历里面提炼出了“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这一句人生口号。
现在这一句中国青年杂志的口号,也已经是一句人生名言了,因为我们很多的读者已经接受了这一个口号的含义。这同时也是我对现在暂时处在逆境当中的青年朋友的一个鼓励和一种期望,也是用来和大家共勉的一句名言。
当然到现在,人过四十了,四十不惑,我现在信奉的一句名言是“让人非我弱,得志莫离群”。也就是现在不再年轻气盛了,人到了另外一个年龄段,应该有更平和的心态,更宽广的胸怀。这个时候,我觉得这样一句人生名言很好。这就是我在几个人生阶段里面影响我的几句名言,都来用以与《中国青年》杂志的读者和人民网的网友共勉。
【网友墨白】李老师,我觉得名言的定义有许多,难道非得是名人说的话才是名言?那也太俗套了吧?
【李家华】这位网友的观点我基本同意。其实,名言并不是非要名人说的才是。你也可以有名言。关键的问题是你的语言和思想对他人要产生影响,要得到认可。所以,名与不名,社会说了算。人人都可以有名言,名人不一定有名言。愿你能够早一点找到你的名言,创造你的名言。
【网友幸福在路上】人生名言为什么一定要是经典的?崔健、许巍的歌词,可不可以算名言?
【李家华】人生名言不一定都是经典的,所谓经典性是指有的人生名言的传播和影响特别大。所以它可能是经典的。但有的人生名言的传播和影响不一定那么大,或者它的受众范围比较小,也许它不够经典。经典不经典是一个相对概念,所以我想我在这里对你所提到的歌手的歌词是不是经典,算不算名言,不能由一个人说了算,不是你说了算,也不是我说了算,而是由社会说了算。一个人的思想表达,在社会上的认可程度如何,构成它的价值。所以人生名言最终是由社会来认可的,但这个不影响这位网友对歌词的理解和喜欢,而且我认为是不是构成名言其实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它能够给你一种什么样的帮助,特别是要有积极的、健康的帮助。从这个意义来讲,我们自己认可的,就是最好的名言。
给“80后”:大学生学会“生活中的学习”最重要
【网友庐山】李教授:我是一名大学生,有时候觉得很迷茫,您能给我们几点建议吗?
【李家华】很高兴能有一位在校的大学生来和我讨论问题,可能你知道我有一个职务是“大学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我在比较早的时候,应该是在7年前,我提出一个理念,叫“student development(大学生发展)”。这个理念我是从中国的角度来理解的,尽管国外对大学生发展有他们的解释,我强调“中国学生的发展本质性”,就是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已经变得比较丰富,但是我们大学生每天要考虑的最主要的问题不应该是吃和穿,应该考虑自己今后未来的发展,唯有发展,才是最本质的东西。
人从本质上来讲,不是存在,而是需要超越,超越自我,超越世俗,最终能使你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给这位同学的建议是,首先在大学的生活中一定要确立“发展为本”的理念,在衡量你做事情的时候,要考虑这个事情对你今后人生的发展有没有利,把发展作为自己一个重要的目标,比如在学习上,你最重要要掌握的不是知识,而是学习的方法,因为知识可能是一时的,但是方法是你终身的。就是笛卡儿所说的“最重要的学习是关于方法的学习”,我想这是在学习上。
在生活中,我们也要从发展的角度考虑自己的生活方式,你的日常行为。比如我们在与人的交往当中,我们是一般意义上的交往,还是我们通过交往能够从别人身上学习到有利于自己今后发展的东西,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刚才讲了有一句话叫“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果在学生时代的话,你就要善于从同学的身上学习,这叫“同辈教育”,那就是学会学习,而且是活的学习,是在生活中的学习。另外,你要学会和老师打交道,一个大学生的大学学习是否成功,在一定程度上要看你善不善于从老师身上学到最重要的本领,就是发展的本领。
再有一个方面,我建议你在感到迷茫的时候,要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的职业规划,你未来会从事什么工作,会在哪个领域,会和谁打交道,你靠什么来完成你的工作,来与别的人有所不同,来实现你的价值。这就是职业价值。所以我希望你从职业规划的角度来考虑一下你的大学生活,你就会确立一个目标,就是你未来的一个职业目标,你这个时候所学习的东西,你所接触的人,你所考察的事物,你所参与的社会实践,都在一定程度上与你未来的工作、职业发生联系,你就会具备一种职业素质。而这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会助你及早的进入社会,成为职场上的成功人士。所以在大学的学习,一定是一个发展的学习,这个发展的学习,就是以你终身的发展为目标,我想当你有了一个人生目标的时候,你的困惑就应该少一些。
【网友幸福在路上】李教授,您觉得现在的大学生有什么毛病?能给几点建议吗?
【李家华】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想现在大学生的毛病和老师的毛病甚至有共同之处,就是我们现在都比较浮躁。尤其是在学术上,我作为一个教师,一直深为这个事情担忧。我认为我们的教育要提高质量,首先是我们的老师和同学,都要有一种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生在学校里最重要的任务、中心的任务是学习,如果在学习上我们浮躁,就可能导致我们学到的不是真正的科学,而是伪科学。因此,我想我们首先要克服我们学习上的这个毛病,要有钻研学问的劲头和态度,所以我想以这点我们共勉。
另外学生的一个毛病就是对物质的东西看得太重,比较忽略精神层面追求。其实,一个快乐的生活,不能靠物质来真正满足。而精神生活是一个最本质的、最快乐的源泉。所以我希望我们大学生要克服重物质、轻精神的毛病,多一些理想、理智和精神的诉求。
【网友无聊的电视剧】李教授,您觉得大学生应该怎么度过他们的大学生活?
【李家华】一个是因为从中国角度进行研究的少,另外一个是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例如,开始于魏的屯田制,就是从僧田制中获得灵感的?D?D屯户从国家承包土地生产,借鉴的是僧祗户从寺院承包土地的模式,交够了国家的,留够了集体的,剩下的全是自己的?D?D如果说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最早历史源头,就可以推到中古的僧官、僧户承包制度。
对于佛教的研究非常重要,50年代毛主席专门就这个问题接见过任继愈先生,还专门就这个问题给总理批示,知识研究世界三大宗教,毛主席说,要把宗教研究与我国的外交工作国家战略结合起来。毛主席还专门谈到伊斯兰教。中国当前最优秀的伊斯兰文明研究者之一是张承志,他的新书《文明的入门》非常值得读。我认为他是当代中国最有创造力、最有将来性的作家,恰恰因为他不仅仅是作家,而且是非常深入的历史学者、语言学家。
【网友布拉尼顽石】有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没有理想,没有人生目标,生活空虚无助,受不得一点挫折。您认为理想是什么?对人生是否有意义?该怎么培养年轻人的理想?
【李家华】理想就是人们对未来的一种诉求,而且是一种精神的诉求。理想不是现实,理想是对未来生活的一种憧憬,但是理想是可以实现的未来。一般来说,理想是相对于现实而言的。选择和确立理想对人生非常重要,因为有理想就会有人生的目标,没有理想只是生活在现实的环境中,人就会受困于现实的环境,所以从这个意义来讲,我强调人的超越性,要对未来有一种诉求,这里我想讲一个实验故事。
老师把同学分成三组,每一组同学都给他们交待一个任务。第一组的任务是让他们跟着老师往前走,去什么地方,不知道,走多远,不知道。第二组的任务是告诉他们要去某座山,走多远不知道。第三组的任务是告诉他们去某座山,而且告诉他们有多远,每公里都有一个路标。三组都出发了,走下来的结果是:第一组走一段就有很多抱怨,问老师,我们去什么地方?老师,我们还有多远?结果整个队伍都走得特别不好。第二组:他们知道目标怎么走,但是不知道有多远,走了一段,就有很多人开始抱怨了,开始怀疑了,结果,也走得不好。只有第三组,他们知道要去什么地方,而且知道有多远,也知道每走一路都有一个路标,他们就这样一公里一公里的走到了目的地,登上了高山。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他们成功了。这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所以我希望我们的年轻人一定要树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树立理想的方法,首先要了解社会、了解时代、了解自己。第二要调整自己的人生态度,人都会追求自己的最大价值,也都会追求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与众不同首先要不同与众,所以我们要发现自己,发现自己的所长,用我们的所长,为自己、为他人、为社会去做贡献。这样的人生一定是精彩的人生,这样的理想是一定能实现的。
【网友墨白】李教授,您觉得搞这样的活动有什么意义?您怎么看待所谓的"80后"?
【李家华】我认为这个活动意义应该是非常明显的。
第一,我觉得这个活动能够为己、为人、为社会寻找一种精神的追求和支柱。
第二,我觉得它可以给青年人一种更多的选择,这种选择就是通过大家的推荐,通过广泛的参与,使自己过去不太关注的或者关注不够的问题得到重视,得到选择。所以我认为这个活动对青年来说是一种很好的选择机会。
第三,我觉得这个活动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能够帮助我们青年人思考。我一直强调一个青年人是不是有作为,最关键是在于他能不能善于或者敢于思考。一个勇于思考和善于思考的年轻人,才会是一个有作为的年轻人。
通过这个活动帮助我们思考,我想是在几个层面上:
第一,可帮助我们年轻人选择和确立我们的人生目标和人生的信念。
第二,能帮助我们端正我们的人生态度。
第三通过这个活动能够帮助我们解答我们的困惑,发展我们生存的技能。因为我注意到,很多名人名言当中,给予了很多关于人生发展技能的建议。
第四,我觉得更重要的一个意义在于通过参与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我们青年人作为一个生命主体的创造潜能和奋斗的激情。
下面我想谈一下如何看待所谓的“80后”,说到“80后”的年轻人,我想很多人会认为,他们的生活和物质条件相应的比较满足,他们的精神世界缺少信仰或者激情的东西,换句话说,“80后”的年轻人,生活的比较物质化和感性化。另外再加上他们很多是独生子女,所以缺少一些生活的锻炼和生活的体验。很多年轻人,都变成了“三门生”(即小学、中学、大学)。实际上对生活的理解和体验比较少。
但是,我认为我们的时代和社会是发展的,“80后”的年轻人一个最大的好处在于他们思想的解放,他们敢想、敢说、敢为。从这个意义来讲,我认为他们身上有年轻人的热情和冲动。但是,我认为他们需要一些理性的思考,需要一些精神上的引导,也需要更多的良师益友给他们提供人生的指导。谁能做这个事呢?我认为人生名言是古今中外的精华的汇集,我想这对我们“80后”的年轻人是有帮助的。所以我的看法是“80后”的一代是有希望的一代,中国的未来要依靠这一代人。但问题是“80后”的一代也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也应该对自己有更高的精神追求和对自己有更强的能力方面的培养,在社会责任感、精神追求和能力之间打下一个好的基础,我想我们“80后”的一代一定能够作出他们为时代和社会极大的贡献。我为“80后”的一代鼓劲、加油,我爱你们,年轻人!
谈网络:把名言设为“屏保”戒网瘾
【网友小轩窗绿藤萝】请问两位嘉宾,怎么看青少年上网成瘾?有什么好办法吗?名言能帮助戒网瘾吗?
【李家华】所谓“瘾”就是一种依赖性。依赖程度到一定的高度的时候就会成瘾。网络社会青少年上网成瘾,这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我首先认为是可以理解,但是需要把握一个度,就是说需要引导。因为任何的东西,长期依赖的东西,都会使你产生惰性。这不利于一个人积极性的调整,所以很多专家都认为青少年上网成瘾的负面作用是很大的。我个人也认为,青少年上网是件很好的事情,但是不要变成对消极负面信息的一种依赖,或者一种惯性,而成为一种毒瘾。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所说的成瘾是一种毒瘾。
现在有什么好的办法能够使青少年上网成瘾的问题得到解决呢?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要让他认识到网络的两重性。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它给你带来方便、快捷、海量的信息的同时,也会给你带来负面的影响。这就是消极和垃圾信息对人的影响。现在要解决这个瘾的问题,首先要保持一个距离,要能够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要理性的选择正确有用的信息,避开负面消极的信息。从这个意义来讲,人生名言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戒除网瘾的。这是因为人生名言是一种经典性的座右铭,如果我们能正确的用人生名言点化我们,时时提醒我们,就可以冲击和淡化我们头脑里的负面东西。在这里,我就提一个方法,建议青少年选择自己喜欢的人生名言,把它设置为“屏保”,每次开机的时候,首先跳出的就是一段提醒你的人生名言。这样,它就会逐步的内化为一种积极正面的东西。所以我提出来,要“守望经典,持之以恒,内化为魂”,用正面的信息,用积极的影响,去冲淡负面的和消极的信息和影响。
【网友墨白】《中国青年》是百年老店啦,请问一下现在的状况咋样啦?是吃老本还是有突破?
【李家华】感谢这位网友对《中国青年》杂志的关心,看来确实也是一个对《中国青年》很了解的网友,因为《中国青年》今年是创刊83周年,在中国大陆现存的杂志当中,应该说它是百年老店了。《中国青年》曾经有过巨大的辉煌,在上世纪可以说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杂志,我们曾经说一部《中国青年》的历史可以算是20世纪中国史的缩影,在它初创的时期,它是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大的红色杂志,在当年无数的时尚青年或者先锋青年都是揣着《中国青年》杂志投入到红色的革命潮流当中。比如像以前的国家领导人王征、胡乔木等都曾经说过是《中国青年》使他们信仰了马克思主义,投入了革命。
上个世纪60年代时,毛泽东主席为《中国青年》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使《中国青年》杂志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人生观、价值观。80年代初期的“潘晓讨论”被誉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思想初恋,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伦理的基础,在“潘晓讨论”《中国青年》杂志发行量达到每一期397万。实实在在的《中国青年》是最有社会影响力,和最具权威性的一个青年杂志。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随着各种传媒的日益增多所带来的激烈的竞争,《中国青年》的发展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就开始进行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办好机关刊的探索,在内容上,在办刊的机制上,在走向市场上,都在做着我们的努力。从1986年起,《中国青年》就没有国家拨款。我们不但继续扛着《中国青年》这一杆大旗,而且同样取得新的发展。
2003年《中国青年》杂志和《中国青年》出版社实现强强联合,目前正在朝着既有市场倾向,同时又很好的体现团中央机关引导教育青年宗旨的机关刊。我们对我们的未来充满信心。希望能得到读者和网友一如既往的支持。
【主持人】感谢两位嘉宾的精彩发言,访谈马上结束了,请两位老师最后跟我们网友说两句。
【李家华】各位网友,今天和大家见面很高兴,在临结束的时候,我想给大家用一个小故事来结束今天的交流。
有一天,我和我的女儿,她是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在一起谈到人生和发展的问题,交流了很长时间,我感觉自己踌躇满志,觉得我讲的很多道理,都是对的。她应该接受。但最后她说了一句话,使我感触很深,“爸爸,你讲了那么多,其实我很多都没有真正理解,但有一句话我记住了,这就是你引用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通过这件事,我想告诉大家,我不想试图去改变任何一个年轻人,除非你自己想改变。我希望人生名言能够让你得到点化,去尝试改变你自己,成为一个有作为的年轻人,结论:寻找名言,寻求发展,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谢谢大家。
【彭明榜】刚有位网友说人生名言究竟有什么实际意义呢?伟人没有名言也成了伟人,该一事无成的还是一事无成。我就以回答这位网友的问题来结束今天的谈话。
任何一个名人或者伟人,他们一定有伟大的志向,并且有实际的努力,他们肯定也会受到前辈的影响,只是我们没有和他们交流,并不知道。其实很多伟人留下了他们的名言,这证明他们是有他们的名言的,这种名言就是一种信念。比如屈原说“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比如林则徐说“苟立国家生死与,起因祸福避趋之”,比如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些都说明这些伟人是有他们的人生信念的,并且提炼出了名言。“一事无成”并不是该不该的问题,而是他有没有一个强烈而恒久的想成就一件事的愿望。我们说“有志者事竟成”,如果你不想一事无成,最后就会有所成功。所以我相信“奋斗改变命运,梦想让我们与众不同”----友共勉。谢谢大家对“影响中国青年100句人生名言”评选活动的关注。谢谢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