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裔作家邓瑞冰7月23日在容忍博物馆“华裔经历”纪念会上,回顾华裔移民在洛杉矶一百多年的移民史。上图为邓瑞冰收集的早期华工照片,下图为早期华人穿用的草鞋和十分罕见的“三寸金莲”绣花鞋。(记者陈晓春摄) |
华声报洛杉矶消息:美国洛杉矶早期华人穿用的草鞋,十分罕见的“三寸金莲”绣花鞋、早期华工在加州修铁路的照片等“华裔经历”,透过华裔作家邓瑞冰的引介,7月23日下午在洛杉矶容忍博物馆与大众见面,华裔移民在洛杉矶一百多年历史再次引起关注。
据北美世界日报报道,邓瑞冰说,早期华裔移民抵达加州,聚集旧金山地区淘金、修铁路。洛杉矶最早的华人,是1856年从旧金山南下洛杉矶的三位华裔,从此开启了南加州的华人移民史。
美国1882年至1943年施行排华法案,使华裔成为美国历史上唯一遭受长达61年歧视的族裔。当年华人不能入籍、不能出庭作证指控白人、不能拥有房产、不能与亲人团聚等,种种歧视、限制,至今仍鲜为人知。
邓瑞冰说,排华法案的阴影笼罩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上世纪20至30年代,南加州不准华裔进入公用游泳池游泳。排华法案废除后,1956年,华人在南加州仍难以买房,房地产经纪也不敢卖房给华人,因为会招来邻居的抗议。当时有华人经营农场,只得租地。
1970年,第一位华人在南加州的马里埔买下房产,可是当邻居看到他的第一句话,却是“你在哪家干活?”难以相信华人成为屋主。
20多年前从香港移民来美的邓瑞冰,几年前走访了南加州数百个早期华人家庭,收集大批历史照片和移民故事,写出中、英文对照的著作《寂寞的辫子》(The Lonely Queue),并于2001年出版。该书荣获2002年克拉瑞著作奖(2002 Clarion Book Award Winner)。该书从洛杉矶早期华裔移民、旧华埠、中国城、二战中的华工、圣盖博谷华裔社区的兴起等方面,记载南加州华裔移民的变迁。
邓瑞冰说,洛杉矶最早的华埠,是在如今的联合火车站附近。1933年联合火车站重建,华埠被迫搬迁,几经转辗才形成现今的华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