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做客强国论坛
编者按黎以冲突引起了世界各国广泛关注,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以色列著名政治评论家莫舍?达雅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黎巴嫩与以色列之间的冲突正在进一步加剧,但这种冲突并不会演变成类似于此前的中东战争。尽管如此,整个中东地区仍然处在大灾难的边缘。
2006年7月19日14:00,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副院长、亚非研究所所长、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做客强国论坛, 以“黎以冲突将走向何方?”为题,与网友在线交流。
访谈全文
美国的态度基本上是放任不管
【李绍先】:各位网友下午好。
[余乐]:黎以冲突的根源在哪?怎么才能解决这个根源?
【李绍先】:这次黎以冲突导火索是以色列士兵被绑架,但根源是黎以之间长期存在的准战争状态一直没有结束,时刻都会引起形势的紧张。这次黎真主党突然发动袭击,绑架以色列士兵,以政府别无选择,不得不作出强硬反应。当然,我认为以色列政府的反应有些过激。
[非如此不可]:对于目前的黎以冲突,美国持什么态度,欧盟呢,俄罗斯呢?
【李绍先】:迄今为止,美国的态度基本上是放任不管,这也是黎以冲突不断升级的主要原因。美国为什么采取这种态度,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美国现在在中东最主要的任务是反恐,搞定伊拉克局势,而且还关注伊朗核问题,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放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关系上。二是美也想借以色列之手打压黎巴嫩真主党的势力,不愿使黎巴嫩真主党这次发动袭击的目的得逞。
[170]:嘉宾:以色列的行为,为什么总是导致阿拉伯人的分裂而不是团结?
【李绍先】:阿拉伯本身是分裂的,并不是以色列行为所导致的。以色列的每次动作都会使阿拉伯国家至少表面上团结起来,但真正发挥作用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是各国都有自己的利益和自己的考虑。
[下中农3892]:李先生,您认为以色列有可能取得阿拉伯民族的理解和尊重吗?如果可能,那会是什么时候?
【李绍先】:从以色列目前的言行看,它不可能取得阿拉伯民族的理解和尊重。它要取得阿拉伯民族理解和尊重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期间,以色列首先得实现和阿拉伯的和平。如果沿着1995年以色列前总理拉宾在世时的和平进程道路往前走,这个目标有可能实现,但现在看来,一点希望也没有。和平进程名存实亡,而且重新启动遥遥无期,看不到什么希望。
这次冲突不会导致阿以全面的冲突或者战争
[我们不知道]:李院长,您认为此次冲突会导致阿以全面的冲突吗?!这对于世界油价将会有怎么样的冲击?!
【李绍先】:我不认为这次冲突会导致阿以全面的冲突或者战争,因为目前不具备那样的条件,以色列现在武装到牙齿,不可一世,阿拉伯没有对手。其实你只要注意一下,黎以冲突和以巴冲突一样,基本上都是以色列单方面在炫耀武力,它遭到的反击是微不足道的,是游击队式的。以目前阿拉伯世界的状况和力量,不可能和以色列爆发一场全面战争。这是其一。第二以色列现在也不愿意再和阿拉伯全面冲突,它对黎巴嫩的军事行动和对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一样,都是一种威慑式的大规模报复,旨在达到一定的目的。首先是对以色列选民有所交待。其次压对手作出妥协。这次冲突对油价的影响是有限的。主要是心理上的作用。不会持续很久。
[战战兢兢]:嘉宾:以色列会进攻叙利亚吗?
【李绍先】:我不认为以色列会进攻叙利亚。其实到目前为止,以色列的军事反应已经有点过度,继续扩大事态它也不好收场,以色列并不能把黎真主党消灭,奥尔莫特还得寻求下台的台阶,实际上我注意到以色列方面已经在寻找下台的途径,有些媒体透露,以色列可能释放一些真主党囚犯,以换取对方释放以色列士兵和停止对以本土的导弹攻击。尽管表面上以色列仍然非常强硬。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以色列会把战火烧到叙利亚那是不可想象的。因为一旦叙利亚和以色列正面冲突,以色列受到的攻击和损伤,和现在的规模就不是一个样了。所以,以色列在对黎巴嫩的攻击中,对涉及叙利亚的目标都谨慎的避开,显然这不是偶然的。
[mztyhao]:嘉宾,你觉得爆发大规模以色列与伊朗的战争可能性有多大?如果爆发了这个战争,你估计美国的态度会是什么?
【李绍先】:爆发这样战争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以色列和伊朗都不愿意在现在这个时候发生正面冲突。从以色列讲,它并不愿意无限制扩大事态,奥尔莫特政府在对选民作出交待之后,比如说军事上作出过度反应之后,就会寻找妥协之路,否则对他的政治地位并没有好处。在现在这个时候和伊朗开战,并不符合以色列的利益。伊朗手中有可以打到以色列的中程导弹,对以色列人口聚集的城市是巨大威胁。以色列单独挑起对伊朗战争是不可想象的。从伊朗方面讲,它目前面临美国的巨大威胁,更不可能主动挑战。此外,美国也不愿意看到以色列和伊朗之间发生战争,打乱它在中东的部署。没有美国的同意,或者没有美国的支持,以色列是不会和伊朗发动战争的。
[船山石]:嘉宾,为什么每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基本上都处于不败之地呢?是人聪明,还是?
【李绍先】: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以色列在面对强敌时是铁板一块,它争取的是自己的生存权,而阿拉伯世界是一盘散沙,各有各的利益,各有各的盘算。第二以色列军事装备是世界一流的,而阿拉伯世界的军事装备非常差。在苏联时期,由于得到苏式的装备,还能勉强和以色列一拼,那么现在简直不可同日而语。第三主要是美国的支持,可以这样讲,没有美国的支持,就没有以色列。那么现在,美国处于超强的状态,当然以色列就更得势了。
中东和平进程困难重重
[一天一地一广仔]:请问嘉宾,今年胡锦涛主席对沙特访问时曾倡导建设一个和谐的中东,您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是什么?有哪些困难和阻碍?
【李绍先】:这个目标关键是实现和平。阿以之间冲突已经近百年了,大规模的敌对和战争也有50多年了。尽管冷战结束后,双方领导人均意识到战争解决不了问题,只有通过和平谈判,才能解决这个世纪性的冲突。但是,可惜好景不长,在经过1993年到1995年,短短两年多的富有成果的和平进程后,阿以关系再次进入了矛盾和冲突的怪圈。阿以积怨深厚,化解它不是一日之功,需要有关各方的不懈努力,包括国际社会的帮助。我认为只有使和平进程重新转动起来,才能谈那些存在的具体的困难和障碍,由于存在的困难和障碍太多了,时间关系,很难一一列举。
[一天一地一广仔]:嘉宾您能否评价一下联合国在此次黎以冲突中所发挥的作用?
【李绍先】:联合国在这次黎以冲突中没有发挥什么实际性的作用。这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原因。其实在中东和平进程问题上,主要的发言权在美国。大家已经看到,为了尽快制止黎以冲突,安理会曾经提出决议草案,但是遭到了美国的否决。尽管三天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派出了三人小组去中东斡旋,预定三人小组今天返回联合国,向秘书长及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报告,但从三人小组的活动看,主要是了解情况式的,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力。
[一天一地一广仔]:嘉宾,您怎么看沙龙路线?
【李绍先】:沙龙路线也叫单边行动路线,或者第三条路线。在历史上,以色列右翼曾经尝试建立大以色列国,包括了很多阿拉伯的领土,但事实证明是行不通的。以色列左翼也曾经尝试过以谈判的方式确保以色列的利益,但在2000年以后被认为是行不通的。所以在此背景下,经过2000年到2005年巴以之间激烈的冲突,沙龙领导下的以色列政府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以上两条道路的路线,即单边行动路线或者叫第三条路线,也就是你说的沙龙路线。从半年前举行的以色列大选看,沙龙路线得到了以色列大多数人的认可,这也是继承了沙龙路线的奥尔莫特能够大选获胜继任总理的主要原因。奥尔莫特上任以来,继续执行沙龙路线,酝酿在约旦河西岸实施单边撤离,事实上划定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边界。不巧的是,近一个月以来,连续在加沙和黎以边界发生以色列士兵绑架事件,使得奥尔莫特在国内处于比较尴尬的地位,不得不作出强硬反应,直到现在,这个危机还没有过去。但我相信,在黎以局势缓解后,他仍会继续推行单边计划,这也是我始终认为以色列政府不会无限制扩大事态的原因。
[hpty]:老李,真主党为什么老喜欢搞一些恐怖袭击?我个人觉得以色列打得好,对待恐怖主义就应该予以铁拳。
【李绍先】:这次黎巴嫩真主党挑起事端,我认为主要有三个目的:第一着眼于国内政局。因为去年黎巴嫩发生哈里里事件,叙利亚被迫从黎撤军,黎巴嫩大选后,亲叙利亚政府消失,虽然真主党仍然保持了自己在政治上的地位,甚至于进入了政府,但它所生存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对它不利的变化,因此这次挑起事端,有影响黎巴嫩政局的考虑在内。第二客观上支援自己的哈马斯兄弟。因为在此之前,哈马斯遭到了以色列重大的打击,处境艰难,真主党在黎以边界上挑起事端,客观上是对哈马斯武装力量的支持。此外,伊朗核问题也处在关键时刻,真主党的行动对伊朗也是一个支持。第三黎真主党希望通过这种挑衅,抬高自己的国际影响和地位。冲突发生以后,国际社会的目光已经重新转回到阿以冲突中,真主党的分量,就是所谓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为国际社会所关注。

中东问题专家李绍先做客强国论坛
中国人实际上并不偏袒任何一方
[想唱就唱]:其实以色列人在军事等方面给中国的帮助挺大的,请问嘉宾,为什么中国外交往往偏袒于阿拉伯一边?
【李绍先】:其实中国人现在实际上并不偏袒任何一方,我们和以色列以及阿拉伯国家都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希望他们实现和平,因为只有他们实现和平,才是中国在中东最大的利益所在。那样的话,我们可以放手和双方进行经济和军事合作,从中东获取稳定的能源,实现我们最大的利益。现实是以色列和阿拉伯很难实现和平,这使我们很为难。而在实际行动中,因为以色列相对于阿拉伯世界力量超强,因此常常表现的反应过当,引起国际社会的谴责。对此中国也不能不有所表示,这也算我们对阿拉伯兄弟的一个交待。当然,我们也明确反对恐怖主义的行为。
[非如此不可]:嘉宾,你估计此次黎以冲突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国际调停能起到什么作用?
【李绍先】:我认为结局只有一个,还得外交解决,双方都得妥协。以色列尽管咄咄逼人,可能最终也不得不释放一定数量的真主党囚犯。当然真主党必须放人。黎以边界重新恢复平静。当然这一切都有待于国际的调停,主要是美国人,美国人现在还在观望。但我想美国会很快有所动作,美国国务卿赖斯会出访中东,赖斯出访中东之日,可能就是黎以冲突妥协之时。目前各方面正在为黎以以妥协结束冲突做努力。目前的关注点在于黎巴嫩南部会不会部署一支以重兵组成的联合国维和部队,目前各方面对此还有分歧。
[下中农3892]:李先生,您认为以色列有没有和阿拉伯民族和平相处的诚意和决心?
【李绍先】:我认为从目前看还没有。历史上曾经有过,那就是拉宾时期。我认为拉宾是以色列一个非常杰出的人物,他认为在以色列处于历史上最有利地位的时候,和阿拉伯达成妥协,一举解决以色列生存的合法性问题,即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实现和平,得到阿拉伯世界的承认,并以与阿拉伯世界经济等各方面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将以色列放在一个永远不败之地。可惜的是,拉宾的认识不被大多数以色列领袖所接受,而拉宾又遇刺身亡。拉宾之后的以色列,再也没出现高瞻远瞩的领导人。目前以色列仍然和它周围的阿拉伯人打打杀杀,有人担心有朝一日,以色列可能还会消失,因为绝大多数阿拉伯人并不真正认同以色列的存在。我认为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
中东问题的根源是巴勒斯坦问题
[mztyhao]:中东问题的根源在哪里?耶路撒冷问题怎么解决?
【李绍先】:中东问题的根源是巴勒斯坦问题,即巴勒斯坦的归属问题。巴勒斯坦是一块面积只有两万多平方公里的弹丸之地。但是,也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根据《圣经》记载,以色列的祖先在三千多年前曾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由于受到罗马帝国的征服,以色列祖先建立的国家被消灭。当时生活在这个国家的犹太人流散于世界各地,并在此后的一两千多年中,在各自生活的国家中充当着二等国民,并不断受到迫害,最典型的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纳粹德国屠杀六百多万犹太人。犹太人离开巴勒斯坦之后,阿拉伯人逐渐进入了这个地区,并在大约1500多年前,在巴勒斯坦确立了统治,并完成了这块土地的伊斯兰化。此后,这块土地就是阿拉伯化的了。
大约100年前,一批犹太人中的精英分子为了使自己的同胞摆脱没有祖国的苦难,决心为犹太人重新建立一个国家,就搞起了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开始从世界各地组织犹太人向巴勒斯坦移民,当时的巴勒斯坦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这种移民运动一直进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犹太人的移民和巴勒斯坦本土的阿拉伯人,不断发生冲突。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1947年在美国的支持下,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将这块弹丸之地一分为二,一部分建立犹太国,一部分建立阿拉伯国。《分治决议》通过后,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不满意,但犹太人抓紧时机,准备建国。1948年5月,以色列成立。阿拉伯国家不承认以色列,并立即发动对以色列的战争,从而使巴勒斯坦归属问题发展成为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全面冲突。在此后的几十年中,阿以之间先后爆发5次大的战争,结果是以色列越打越大,越打越强,阿拉伯四分五裂,形成了现在这种局面。
中东问题的根源是巴勒斯坦问题,而巴勒斯坦问题的核心是耶路撒冷问题。耶路撒冷是一座圣城,其中有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在耶路撒冷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圣城内,充满着各种各样神奇的传说,各大宗教都把它看作神圣之地。1967年战争中,耶路撒冷被以色列占领,并很快被以色列宣布为自己的首都。但国际社会并不承认。在中东问题上如何解决耶路撒冷的地位问题,成为阿以双方之间难点中的难点。目前还看不到现实的解决方案。
[余乐]:犹太人那么优秀,可惜地盘太小,我觉得犹太人应该有一个富饶广阔的国家,嘉宾赞成与否?
【李绍先】:犹太人确实非常优秀,实际上除了以色列的五百多万犹太人之外,现在世界其他地区还存在着一千多万犹太人,主要集中在美国和欧洲以及俄罗斯。在历史上,犹太人曾经给世界贡献了很多精神财富以及杰出的人物,这方面的例子非常非常多。如果你去过以色列,你可以看到,这个犹太人的国家发达程度,它被誉为是中东的欧洲国家。但是,并不能因此就可以占领其他国家的领土。事实上,以色列国家的建立是中东地区纠纷不断的一个根源之一。实际上现在很多历史学家在质疑当年联合国分治决议的正确性,实际上1947年联合国两个《分治决议》都导致了后来的纷争不断,一个就是《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另一个是《印巴分治决议》,这两个《决议》都是当时大国利益的产物,但都为日后的冲突埋下了伏笔,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李绍先】:时间关系,今天就到这里,下次再见!
嘉宾简介
李绍先,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亚非研究所所长,中国中东学会副秘书长。中东问题专家。代表著作:《一脉相承阿拉伯人》、《海湾寻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