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最后还是来了,在我看来,终究是因为这片土地的巨大吸引力,任何人,包括李敖最终都会来。”
“李敖这样的人太少了,有一个让大家看看也蛮好。”
台湾地区知名文化人士李敖的
“神州文化之旅”,让刘长乐爱恨交织。
昨天下午在李敖上海记者会上,凤凰卫视董事局主席刘长乐谈笑风生,显然比过去几天轻松了许多。
李敖的北大、清华、复旦三场高校演讲,终于圆了他“金刚怒目、菩萨低眉、尼姑思凡”、口无遮拦的“作秀梦”。
而凤凰卫视不仅赢得了收视率和直接广告的收益,同时也赢得了连篇累牍的报道和众多眼球。
“凤凰”运作台前幕后
据凤凰卫视深圳影视基地人员透露,李敖北大演讲结束后,凤凰的广告客户打来投诉电话,担心因李敖的口无遮拦产生不良影响,有的提出要终止广告赞助。
《锵锵三人行》制片人刘飙对《第一财经日报》说:“李敖回台湾之前要在香港停留,做一期‘三人行’。”
就在23日上午,陈鲁豫在北京和李敖“鲁豫有约”,整整录制了两个小时节目,将在周六和下周分两次播出。
“不可否认,李敖成功‘登陆’,是‘凤凰’的一次成功造势和宣传。”凤凰卫视品牌拓展部闻正兵说。同时他否认了刘长乐请李敖与凤凰卫视十周年台庆有关。至于定名为“神州文化之旅”概念,与刘长乐在大陆注册的“神州电视有限公司”只是巧合,并不存在包装“神州”之嫌。
李敖成功“登陆”,是应刘长乐的邀请。这趟李敖之行被定名为“神州文化之旅”,途经香港、上海、北京三座城市,进行民间性质的文化访问和交流,并在北大、清华、复旦演讲,行程11天。
李敖曾在他“李敖有话说”节目中表示:“在我们的祖国,有一个人为了我吃了不少苦头,他的名字叫做刘长乐。”但他又说,“可是告诉大家,我一点都不可怜他,什么原因呢?我们这种人,为了一个理想的实现,牺牲别人在所不惜,牺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据凤凰内部有关人士透露:李敖最初确定访问大陆的意向,缘于他和刘长乐在2005年2月中下旬的一顿饭局。
凤凰卫视台北记者站首席记者及“李敖有话说”制片人游本嘉介绍,当时刘长乐到台湾给李敖提前祝寿,席间邀请李敖去大陆看看,刚开始遭到李敖的婉拒,李敖称自己怕坐飞机。
刘长乐坚持游说,说于右任、张大千、林语堂等来到台湾的文化名人,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最终却都带着没有叶落归根的遗憾客死他乡,李敖应该实现这一代人对祖国大陆的拳拳之心和未了的心愿。王昭藩PK李敖“钱最重要”
“我只管他给我投资教育,怎么给我钱,怎么给我买房子。关于他的理财之道你去问李敖的老婆。”李敖之女李文在电话那头,对记者快人快语。她说后边还有三个记者等着采访。“我不是商人。”李文强调自己从来没有给财经媒体话语空间。
自称和李敖有过三十年交情的台湾建筑师王昭藩比李敖大5岁。这几天他在台湾家里天天收看李敖的大陆行直播。
“李敖总是说谁谁谁是我的好朋友,比如当年他拿出我的名片在电视上‘出卖’我是纽约双子座世贸大厦唯一的中国设计师,结果害得我家电话被打爆。”王昭藩提起“9?11”说得最多的还是李敖的一些“丑事”。
“过去我们常常在信义路水晶大厦9楼‘吹牛’茶聚。‘什么都不重要,钱最重要’。李敖经常损萧孟能,也是因为一些名画上的纠纷,为了钱,他休了胡茵梦。我觉得李敖没有朋友。”
李敖的确懂得太多,他博览群书,旁征博引,能够把白的说成黑的,死的说成活的,他的话不知道哪句是真哪句是假,听他的话,是有风险。他对人说,什么都不重要,钱最重要。
王昭藩说,李敖什么事情都能干的出来,当时,他的书不能出版,他说“我有办法把他变出来”。结果他用色情书做封面,里边夹进自己的书,那些读者不问价买走了,回家一看全是李敖的书。
“‘9?11’事件之前,李敖跟我说,你拿100万过来帮你出名,保证把你的画卖掉。”王昭藩说李敖自从进入台湾政坛以后,骂人太多,保镖隔绝外界来往,住宅电话己成神秘之物。这些年他们渐已疏远。
陈丹青:李敖是在嫉妒鲁迅
李敖擅长把权贵用言语掀翻,他在北京的表演,当众让刘长乐一边摘眼镜,一边直擦汗。
在文化艺术界同样被称为“特立独行”的陈丹青,自称是从来不研究事情的人,他说自己什么也不是,有人说他是资深盲流画家。他却说:“我只是个知青。”
在电话里陈丹青痛快地答应《第一财经日报》谈谈李敖,他说,这好玩!
“李敖这样的人太少了,有一个让大家看看也蛮好。”
“研究无禁忌,讲台有纪律。”这是北大的规矩。自称没什么个性的陈教授在谈到令他“几十年不断想念的一个人”鲁迅时,话题自然提到了骂鲁迅的问题上。“李敖推崇胡适,骂鲁迅,但他不太谈‘五四’。大而化之,要落实到一个个鲜活的人和事情上,这就不好说了。”
在陈教授看来,李敖骂鲁迅有两条。一说:鲁迅是师爷,很狡猾。“其实李敖的讼师性格更突出,他手中随时都有证据,到时当庭拿出来。”
另一骂就是鲁迅的白话文了,“不过,这个我觉得他是妒忌鲁迅。”
“李敖骂鲁迅,要看他骂的哪一部分,”陈丹青细心地向记者解析,“鲁迅不狂。李敖狂,没有关系,我蛮喜欢他的狂,他不知道承认不承认,历来两类人在骂鲁迅,一类人是傻,一类是妒忌鲁迅。”
至于所谓的“文化之旅”,颇令陈费解的是:他怎么就真的来了?“因为他迟迟不来,这有他个人的原因。”
“当然,李敖他最后还是来了,在我看来,终究是因为这片土地的巨大吸引力,任何人,包括李敖最终都会来。”
陈丹青指出,人们是很难单独谈李敖的,要放在大语境下。